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条例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并对其储备管理、风险控制、透明度和资产覆盖比例提出明确规范。这一政策举措不仅完善了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朝着高标准、透明化、合规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亚洲金融科技与Web3枢纽的战略地位。
根据香港《稳定币条例》规定,所有在港发行或流通的“指定稳定币”须由持牌机构发行。发行人必须确保其所发行的稳定币始终由等值或超额的储备资产支持,并维持这些储备资产市值不低于所有流通稳定币的面值。同时,为更好地防范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条例要求稳定币发行人不仅要保证资产的真实、流动和安全性,还需设立适当的超额抵押机制,以覆盖可能出现的市场极端情况。
大湾区国际资讯科技协会会长杨德斌指出,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从美国的USDT、USDC到新兴市场的地区性稳定币,各国纷纷加快制定相关监管政策。在此背景下,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是对全球趋势的积极响应,也体现出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战略思维。特别是在国际监管趋严、各国争夺加密金融制高点的大背景下,香港此举无疑将为其虚拟资产生态吸引更多机构资本和技术力量。
事实上,香港近年来不断推进虚拟资产与现实经济融合,先后设立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机制、推动RWA(真实世界资产)试点项目、以及积极探索CBDC与跨境支付场景。此次稳定币条例的实施不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也有助于稳定币在支付结算、跨境汇兑、DeFi应用等场景中的合规落地。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条例的推行,香港将出现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与合规能力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资产安全保障与透明度;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更明确的政策边界和创新空间。尤其在大湾区内部金融协同深化的背景下,合规稳定币将成为连接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金融与数字经济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
总体来看,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是对全球稳定币监管经验的融合与本地化创新,不仅提高了整个虚拟资产行业的治理水平,也有望推动亚太地区形成更具信任基础的数字货币流通环境。未来,香港是否能够借此实现合规创新的双轮驱动,还需看后续配套制度的完善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响应情况。无论如何,这一法规的出台,已为全球稳定币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香港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