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最新新获$2M融资的@heurist_ai,它目标定位做什么?和其他云算力聚合服务平台啥区别?其基于ZKStack和弹性链的技术框架是何种考量?
老实说,我挺害怕看到AI赛道出现服务框架大而全且投资阵容过于豪华的「大」项目,Heurist给人的这种小而聚焦的感觉有何不同呢?
1)Heurist定位为去中心化GPU资源聚合平台,这个服务方向大家并不陌生,此前包括@ionet、@AethirCloud等在内的AI算力服务平台都类似。毕竟,和web2方向AWS等云服务的高成本、不灵活特性相比,一个Airbnb模式利用web3通证经济和分布式技术框架达成的云服务平台,恰好能满足中小微云算力需求方的大部分需求。
因此做算力聚合是大多数算力服务平台方的共性特征;
2)然而拼算力服务平台的潜力,除了本身GPU资源的聚合规模量之外,能不能落地并应用是主要症结点。Heurist的差异化就在于其重点面向去中心化inference推理、微调等应用场景,包括AIAgent、AINFT生成、AI对话、AI搜索等更容易落地的应用场景。
换句话来说,它要做的事情更加web3Native一些,更聚焦在应用场景落地服务层面,而不是直接锁死在一个叫板AWS的宏大去中心化算力服务平台上;
3)Heurist选择了ZKStack和Serverless的弹性链机制,本质上还是想突出「轻量级」的特性。
用ZKStack的zkVM组建可以处理并验证交易,其Prover网络则可生成Proofs证明,DAC数据可用性委员会则有了Validium模式的高吞吐和低链上存储成本特性等等。而基于弹性扩展机制即Serverless的技术架构,可以真正降低成本并发挥必须以ZK技术为基底的「轻量化」优势。
如何理解呢?传统服务器服务模型,有固定的服务器硬件、维护等固定成本,弹性链主打理念是Scale-to-Zero的负载动态调整机制,仅在实际推理时付费,不预留资源,不使用时将计算资源归零。
这是一种非常依赖系统资源调度能力的弹性技术,如果没有ZKProofs证明的灵活性作为基础根本不可能实现。同时,关键是,这种机制还能进一步精细化和压缩成本,Payasyougo;
4)除了ZKStack技术框架底层的深度捆绑之外,Heurist和zkSync有诸多特殊的渊源,比如,拿到了zkSyncHackathon的空投激励,算是zkStack堆栈服务面向AI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仅在zkSync生态而言,其和@grvt_io、@sophon等知名项目等会有同等的生态位高度和后续一系列的成长激励支持。
最近,zkSync为期9月3亿$ZK激励的生态扶持正在如火如荼,这是实打实的好处,Heurist也和OKXWallet推出一个铸造NFT的活动,奖励10万枚ZK代币给前1,000名参与者。这样的活动寻常时候可能无人问津,但在zkSync的整体大撒币背景下会得到显著加权。
以上。
总的来说,AI+DePIN赛道从普通散户到VC,都被代入到主升浪的牛市预期之中了,以至于后来受市场影响出现了短暂的停滞和调整。
这种更加web3Native更加集成web3技术服务架构甚至还能和生态Growth深度绑定的项目,会脱掉虚无的浮华愿景更加纯粹和务实一些。